您好,欢迎来到营通社
总访客量:28534    今日访客:17    价值度:13731
<
板栗文化
山东亭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   浏览量:3028    2020-09-14    

板栗的传说:

史记春秋千户侯,晋王河东饭免愁。

慈禧健肾栗子糕,内寒暴泄煨栗优。

细嚼慢咽肥嫩暖,曝晒不如风干收。

蒸煮炒熟益滞隔,老年常食栗子粥。


传说,徐庄山里曾有一年轻后生,身强力壮,砍柴干活是把好手,有一年得了腰急,腿脚无力,瞧了好些大夫也没有瞧好,很是着急急、憋屈,就有了轻生的念头。一天他来到了自家的栗树底下,挂好绳子,搬来石头,还没等上去,一个栗蓬正好砸他头上,想着与其做饿死鬼不如吃饱了再走,就晃晃树拾起栗子开始吃,吃了一会,就犯困躺地上睡着了。醒来站起来,竟然发觉自己的腿脚有了力气,腰也不疼了,从那以后逢人就讲是栗树娘娘赐了仙果给他,他才好起来了。

虽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,但板栗确实是药用珍果,中医记载:栗实,益气,厚肠胃,补其肾气,令人耐饥。生食栗实就治腰脚不遂,疗筋骨,肿痛瘀血,生嚼涂之都有效。



“徐庄板栗”素以籽粒硕大,色泽油光鲜亮,肉质细腻,糯性粘软,甘甜芳香,营养丰富而被美食家们誉为“佳果珍肴”。山亭区徐庄镇板栗栽培历史悠久,据老《滕县志》(康熙五十六)记载,“徐庄板栗”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。板栗面积10万亩,年产量达1.5万吨,素有“中国富硒板栗之乡”美誉,是山东省最大的干果和科普示范基地。

徐庄板栗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,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认证。主要销售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商场、超市,并出口韩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欧美及东南亚市场;形成了鲁南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,辐射带动周围10多个地区的板栗生产和流通。徐庄镇被誉为“鲁南板栗重镇” ,并先后被评为“山东省出口板栗备案基地”,“山东省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(板栗)”,“生态农业旅游示范镇”、“枣庄市板栗第一镇”。

栗子入药始于南朝,最小者为茅栗,最大者为板栗,圆如弹,皮厚。味如胡桃者为石栗。华夏是栗的故乡,陕西半坡遗址中有栗子,祖先食栗有4000年历史,以兖州、宣州所产为最好。


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》记载:春秋帝王曾大力嘉奖,凡栽栗树干株以上者,竟以千户侯相待。可见,古人早就知道栗子对人体有保健强体的作用。

相传晋朝时晋王曾经率领部队追击敌人,粮缺而功篑。此时,晋王用周围山上栗子为粮,蒸而食之,士兵们腰腿酸痛、腹泻均好,士气大振而全胜。故栗子有“河东饭”之称。

据传说慈禧太后常食用用栗子面粉、冰糖蒸的栗子糕,以补肾强腰。
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有人内寒,暴泻如注,令人煨栗二三十枚,食之而愈。肾主大便,栗通肾,于此可验。

《经验方》云:治疗肾虚腰脚无力,以袋盛生栗悬干,每日食十余个。再吃猪肾粥助之,久必强健。



陶弘景云;相传有个叫武周的人患腰脚软弱无力症,不能行走,百药无效,一天在栗子树下玩,见栗好奇而食之,味甜美,食数升便能行走。

宋代苏东坡晚年腰腿痛,他懂医,且重视食疗,于是他养成暮年食栗习惯。每天早晚将栗放在嘴里嚼出白浆,然后分几次慢慢吞咽入腹,久而久之,其病自愈,有诗为证:

老去自膝腰脚病,山翁服栗旧传方。

客来为说晨兴晚,三咽徐收白玉浆。

南宋陆游晚年有齿根浮动之症,他深谙医道,知属肾虚所致,晚食栗调治。

有诗云:

齿根浮动叹老衰,山栗炝燔疗夜饥。

晚起少年京辇梦,和宁门外早朝时。



庾信诗云:“秋林栗更肥。”方回诗云:“壁黄新栗嫩。”杜甫诗云:“山家蒸栗暖。”郑逸梅云:“肥也,嫩也,暖也,尽栗之长,非老好饕不知。”

《随息居饮食谱》云:“凡食均需细嚼,连液吞咽则有益。若顿食至饱,凡壅气伤脾。”

李时珍云:“风干之栗,胜于日曝。”若未风干而生吃则极难消化,蒸熟、炒熟食则壅气带膈。风干易保存不坏。栗作粉食,胜于菱芡。

清代黄宫绣云:“栗,肾之果也,味咸性温,体重而实,故能人肾补气。凡入肾亏损而见腰脚软弱,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泻,服此无不效。”

(编辑整理:营通社)
招商传播矩阵
<
沪ICP备17052409号-4 沪ICP备17052409号-4营通社 版权所有©2018-2021沪ICP证:沪B2-20190756   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9854号 邮箱: service@yingtongshe.com  地址: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金桥路58号银东大厦15B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