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如日本,根据2015年日本官方统计资料显示,全日本拥有8480家医院、100995家诊所、68737家口腔诊所、58326家药房。诊所,作为日本全民健保下的最庞大和基础的医疗形态,其规模可见一斑。
其中对于中医诊所来说,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,随着备案制的实施,中医类诊所数量激增。2012年中医类诊所数量仅34707家。2017年末,全国中医类诊所47214家,比上一年增加3886家。
在我国诊所经营上,普遍存在高度的同质化,由于方向、定位、模式、管理等都存在问题,大多生活在水深火热,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……而老百姓同样深陷于“看病难,看病贵”的医疗困境中。
医疗观察者刘牧樵有过介绍,“前几天,给100多位诊所老板(基本上是医生),讲《我国基层医疗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突破》,在交流中发现,尽管他们也遇到了经营危机,但是凭借老板个人专业能力以及低成本运营,大部分诊所还是可以盈利,稍做改变,生存基本没有问题。对于规模大一点的门诊部、国医馆、一级医院等,由于经营需依靠医生团队,加之管理成本高,改变经营模式迫在眉睫。”
但是,“真正的工作,从彻底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开始。”不管诊所如何定位,如何改革,如何发展,都不能偏离一个原点。
其实,高端医疗和低端医疗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评判标准,诊所应该从满足人的健康权利上出发,营造一个友善安全的医疗环境,真正的高端是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的高端,是让更多人享有健康服务的使命高端。
不能依赖名医
为了能够留住中医的“心”,给中医们各式各样的薪酬福利,例如高额的薪金(薪金的构成各地不一),装修豪华的诊室甚至是专车接送,每周坐诊半天的优厚待遇。尤其是本地退休的知名中医,往往能够自带流量,是每家中医馆愿意花巨大成本去争夺的重要原因。
把好人才关,树立正确的人才理念,建立具有吸引力的人才优惠政策,吸引人才,用好人才,打造人才,多条腿走路,多维度护航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难题。
不能盲目营销
如今中医诊所多了,骗子也多了,老百姓受骗的也多了,但正因为受骗,他们的就医免疫力也增强了,想要获得患者真心的认可,尤其是在当下这种医患关系中,早已不比从前。
如细分市场需求,建立顾客信息数据库,开展“一对一”定制营销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个人服务,包括为他们“量身定做”,通过感情接近法、需要接近法,重复接近法等营销手段提升销售业绩。
不能死扣或忽视细节
其实,这就是100-1=0的人性定律,100%的努力,一旦出现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导致你功亏一篑。
3月26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《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其中明确,到2019年年底,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厕所全面达到干净、卫生和整洁;到2020年年底,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,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。
当然在细节管理中,绝不是要让你天天去扣各种细节,做细节管理也不是做表面文章,而是将其融入日常管理中,这样才能让服务更贴心,让病患满意。细节不仅是管理,更是文化。